尽管浊度仪已覆盖到水质监测中的方方面面,但实际应用中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如在采集总磷样品时,需要根据现场水体的浊度值来决定总磷采样前的处理方式。此外在线监测中,监测数据表明总磷的值在浊度达到100NTU后,浊度与误差呈正相关性,即水样浊度越大误差越大,监测数据会比实际值偏大。在高浊度的情况下,浊度仪的监测数据与手工监测数据的可比性降低。因此浊度仪测量结果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在使用浊度仪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规避这些问题,才能保证浊度参数的准确性。
1、散射光的角度。浊度仪检测浊度的过程,就是确定悬浮颗粒在液体介质中的散射光率。而散射取决于粒子的浓度高低和粒子的散光效果。其次粒子的形状和大小:颗粒小于1/10波长的可见光,散射光对称,而较大的颗粒(通常直径大于可见光的波长)光散射不对称,所以测量浊度时散射的角度必须考虑。
2、入射光的波长。散射光的强度依赖于粒子的大小,以及液体颜色是否会减少光量,这样也会对浊度的参数产生影响。总磷检测的紫外波长为700nm,这些造成浊度的悬浮颗粒物会对此波长的光强有一定程度的吸收,且吸收会随着浊度的增大而增大,进而对监测结果产生较大的影响。
3、水中物质对光的吸收。在进行浊度测量时,可以参照一个大致的波长检测范围,水体中存在的一些吸光物质或者是一些荧光会对浊度测量结果产生影响,但这种影响在操作时可以通过选择比可见光波长更短的光线(比如<860nm近红外)来达到干扰最小化的效果。
4、水体中流动的气泡。在线监测水质浊度时,由于采用光学测量的方式,当水体流动时,气泡会对测量结果产生干扰,数据波动很大。现有的消泡技术仍不成熟,取样室的水压不稳定,容易导致误操作。对于这种情况可以选择一个合适的安装点来降低气泡的干扰。
5、光学器件的表面污染。光学器件是浊度仪的主要构成部分,由于测量窗口与水样长期接触,在污水监测环境下,水体中的悬浮物可能会附着在光学器件表面,如油污类粘性杂质无法彻底去除,会降低透光效果,从而影响检测结果和浊度仪的使用寿命,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针对上述影响浊度仪监测精度的因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改进:
1)除了在90°方向进行监测外,通过双光束多路测量,可以实现自动补偿,有效消除干扰;
2)避开总磷检测区间波长,在水体有颜色、浊度高的情况下,选择830~890nm波长的光束,而在低浊度下(≤10NTU),选择波长为400~600nm的入射光;
3)在浊度仪设计时,加上一个消泡器,可以避免气泡对水压产生影响,保证测量值稳定;
4)光学器具可以在表面贴上一层防玷污的膜,另外加强超声清洗器对浊度仪玻璃测量窗口的清洗,同时增加频率和清洁时长,就能降低因为水质污染带来的偏差。